2025年6月23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召开主题为 “AI赋能教育新生态:融合·创新·成长” 的校本研修活动。活动深入探讨AI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涵盖智能教学辅助、个性化学习分析、课堂互动优化等核心议题,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展现AI如何助力教师精准施教、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一、与ai同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学应用
研修第一部分,我校荣幸邀请到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鲍贤清教授,为大家带来《与AI同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学创新与实践》主题讲座。
讲座中,鲍教授特别分享了"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提问法”、“思维链引导术”等具体策略,帮助教师将AI转化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利器。老师们通过亲身参与AI实时互动实验,亲身感受了AI辅助教学设计、制作思维导图、网页版教具等创新应用场景。
"教育的未来不是人机替代,而是人机协同的智慧共舞"——鲍教授的前沿见解,为我校探索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与实践路径。
随后,教学部副主任孟红老师对暑期研修任务作出部署,要求全体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开展实践探索。
最后,方蕾校长与鲍教授围绕"AI时代教育管理者的核心素养"展开了深度对话。鲍教授特别强调:"在智能化教育转型过程中,科学制定AI应用规范是当前学校管理面临的首要课题。"
本次讲座在专家引领下圆满收官,通过深度研讨为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明确路径。与会教师在热烈的思想碰撞中收获满满,带着对AI赋能教育的全新理解踏上实践探索新征程。
二、教育新智能,各教研组ai融合教学经验谈
下午,各教研组围绕'AI赋能学科教学'主题,深度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场景与实践路径,并开展了典型案例的经验分享。
语文教研组分享了利用AI生成图片或视频、制作150个实词检测小游戏等赋能古诗文教学的运用策略,巧用AI赋能学生评价的策略,AI赋能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
英语教研组聚焦AI赋能写作教学,关注技术障碍与指令优化,推动AI助力英语教学智能化与精准化。
数学教研组利用AI技术生成动态交互式可视化网页,通过智能分层设计和自适应学习路径,为学生搭建多模态认知支架,实现了"精准扶学"与"思维可见化"的深度融合。
科学1组和2组中,吴欣悦老师介绍了“三个助手”平台的实操要点,帮助各位老师熟悉常规设置;张榕老师结合DIS实验软件向大家介绍了常见器材在日常教学中的使用,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艺术信息综合组深度融合"三个助手"平台与智能创作工具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政史组围绕人工智能教师的实际应用开展研讨,探索其在教学各环节的运用:备课环节使用XMind生成脑图制作课件;课堂上借助随机点名功能活跃气氛;课后利用其实现分层作业布置与针对性辅导,旨在借助新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体育组依托智慧操场与AI数据分析,构建动态分层训练体系,实现个性化体育教学。
AI赋能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用机器取代教师,而在于为教师赋予“数字分身”的超能力。通过人机协同,我们正在重塑教育的未来——构建更高效的精准教学流程,设计更个性的因材施教方案,最终回归更温暖的教育本质。
技术的温度,源于教育者的智慧。让我们携手探索AI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