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上师大附属二实验与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开展校院合作,基于共同开发的校本课程《智破奇案社》,围绕学科建设、职业体验与法律常识普及等领域,举办本次“司法探索营”冬令营活动,我校六、七年级共20名与课程相关的学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主任王洁老师向各位同学介绍了司鉴院的发展历史与杰出人物。同学们在观看影像资料、参观院史馆的过程中,对司法工作者感到由衷的钦佩,同时深切感受到司法鉴定工作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树立“以科学捍卫正义”的法治意识。
随后,在司鉴院各类实验室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法医毒物化学实验室、文痕和微量物证实验室、法医精神病实验室、法医临床学实验室和法医物证学实验室。
在法医毒物化学实验室,陈航老师结合生活实例,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解释了精密仪器相较于传统实验的优越性,改变了学生对于传统化学实验的刻板印象,感受当代化学发展的伟大进程。此外,同学们还近距离观察了被污染的生活污水等“毒物”来源,明白使用精密仪器分析微量毒物对于刑侦探案、溯源追责的重要意义,揭开物质分析、成分鉴定的神秘面纱。
在文痕和微量物证实验室中,王雅晨老师向同学们列举了数起由文痕引发的真实纠纷,结合不同案例,讲述如何通过检材信息,如:纸张材料、笔迹特征等方面进行文痕鉴定,还原“白纸黑字”背后的真相,学生们惊叹于实验人员见微知著的分析能力,在仪器的帮助下获得了极致的观察体验,增强了学习的细致与耐心。
在法医精神病实验室,李豪喆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该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内容,学生们亲身体验了隔音室、测谎仪等设施,知道为了破除投机取巧者的谎言,实验人员需通过专业仪器与可视数据对其精神进行客观鉴别。自此,他们不再对“精神疾病”等相关词语感到陌生与畏惧,学会客观看待精神类疾病与刑事犯罪之间的关系,加强了理性思维。
在法医临床学实验室,学生们参观了各类伤情鉴定仪器。很多同学结合实际经历辨认出了其中陈列的各类眼科器械,知道运用医疗设备对患者进行全方面勘验评估、出具伤情报告,也是司鉴院鉴定工作的范畴,一切皆为还原事实,帮助法官做出最准确、最合理、最公正的判决。
法医物证学实验室陶瑞旸老师向大家介绍了DNA生物证据在追“凶”中的运用,同学们了解到DNA作为生物身份的终极密码不仅可以运用于人源鉴定,还可以运用于寻找非人源嫌疑者,在实际场景中具有广泛的运用。其中寻找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遗骨、搜寻咬伤六岁女童“肇事狗”、确认非法捕杀食用中华鲟等生动案例,都深刻体现了DNA是揭露真相的重要物证。
随后,20位同学分为3个小组进行实验活动。
文痕与微量物证实验室的王老师向大家讲解了如何显现纸面上的微小痕迹。文痕微组学生在学习了压痕产生与显像的基本原理后,认真观看王老师演示操作步骤。随后在纸上制造压痕,并体验用静电压痕仪来显现纸上的痕迹。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仅近距离了解了先进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显示压痕的科学原理,还完整经历了微痕鉴定的过程,极大丰富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在法医精神病鉴定实验室李老师的讲解下,学生们亲身体验了精神鉴定的部分项目。在脑活动区域检测环节,学生们戴上专业设备,亲眼目睹了大脑活动的图像,纷纷惊叹于科技成像的神奇;手眼协同测试则考验了学生们的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下,现场活动气氛热烈。
法医物证小组的学生则在陶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造成人体血型差异的根本原因,并对自身血型进行了鉴定;随后通过积木拼搭了解不同的实验室构造。该活动激发了学生们对探索人体奥秘的兴趣,帮助他们认识到生物知识与生活的紧密关联性。
经过此次参观学习,学生们不仅增长了学科见识,更是走进司法工作者,体验了真实的鉴定工作,深刻感受到该工作关乎着社会中千万人的人生走向,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与责任,因此具有不容置疑的严谨性与公正性。相信这次经历,会在他们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激励他们不断探索,追求真理,成为掌握科学知识、具有科学意识与法治精神的时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