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寄哀思,青松鉴丹心。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丰碑永励青春"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沉浸式红色课堂、翰墨抒怀、云端追思等多元形式,引导学子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传承英烈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穿越百年的课堂·沉浸式触摸红色脉搏
4月1日,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的王雯老师为上师大附属二实验的全体学生带来了一场特殊的思政课。带领大家一起翻开1920年的历史扉页,在泛黄的《劳动界》刊物字句间追寻工运先烈的足迹。
在王老师深情的讲述中,斑驳的木制课桌、摇曳的煤油灯与投影幕布上泛黄的纱厂旧照交织成一幅历史画卷。二实验学子们挺直脊背,齐声诵读《劳工五更调》大鼓词:"劳工苦,苦如黄连;做工五更起,夜眠子时天……"铿锵的词句裹挟着历史的回响,在教室里久久激荡,厚重的历史气息仿佛穿透时光扑面而来。
"当年林育南烈士就是在这样的课桌上编写教材"王老师娓娓道来,当课堂灯光渐暗,电子屏浮现出牺牲时年仅28岁的李启汉烈士遗照,全场肃然。这堂穿越百年的历史课,让红色火种在新时代少年心中重燃。
光影铸魂·在绝笔信中看见信仰
"这封涂克东烈士的绝笔信,其实是用米汤写在破布上的..."本周,全校28个班级同步收看了《国家记忆:绝笔》纪录片。
纪录片中22封绝笔信构筑的精神丰碑,让学子们深切认识到:
何谓忠诚?是裘古怀烈士就义前疾书"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的清醒。
何谓担当?是王孝和烈士在刑场微笑赴死的从容背后,对妻儿"但愿你勿过悲痛"的深情。
何谓传承?是冷少农烈士致母家书中"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的格局升华。
通过观看《国家记忆:绝笔》纪录片,学生们穿越时空触摸到革命先烈炽热的心跳——从叶天底"决不愿跪着生"的铮铮铁骨,到蓝蒂裕"耕荒"遗诗中的赤子柔情;从车耀先狱中写就《自传》以明志,到钟奇末笔"一定要以武装还击武装"的泣血呐喊。泛黄的绝笔信笺如同不灭的火种,让学子们深刻领悟到:信仰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先烈们用生命写就的答案。
翰墨丹青·笔尖流淌的致敬
在清明这一周,学校内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学生们纷纷上交了自己的书画作品,有小巧精致的手抄报,有笔走龙蛇的书法作品,还有栩栩如生的素描画。
二实验学子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革命先烈们的敬意。在这场跨越媒介的艺术对话中,学子们以笔为舟,以墨为桨,在创作中完成了一次与革命先烈的灵魂共鸣。
云端献花·跨越时空的致敬
家国又清明,春风寄哀思。请全校同学在清明即将来临之际,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积极参加"2025年普陀区青少年清明祭英烈云祭扫"活动,为革命先烈们献花致敬,留言寄语。
从复原历史场景的沉浸体验到数字时代的云端追思,二实验学子在多重维度的教育实践中,将清明的绵绵哀思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力量。那些课桌上的进步刊物、画卷中的不屈身影、云端飞舞的寄语花瓣,共同编织成新时代少年最深沉的生命教育课。
铭记,是最美好的告慰
传承,是最有力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