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纵深推进的时代浪潮中,身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党员教师,我们既是立德树人的躬耕者,更是教育强国的践行者。今日党课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激发课改 “精气神”》为题,聚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践落地、“双新” 课改的纵深推进与师德师风的固本铸魂三大命题。这三者恰似鼎之三足,缺一不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如定盘星,校准教育初心,为教育教学筑牢作风根基;“双新” 课改似冲锋号,引领理念革新,向教育教学提出时代新考;师德师风若指南针,锚定育人方向,为教育教学注入灵魂力量。唯有三力同频、三维共振,方能在教育沃土上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答卷。
一、执规明向: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邃内涵与时代意义
(一)破局而立:规定出台的历史语境与核心要义
2012 年 12 月 4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面对彼时党内存在的领导弱化、执行不力、“四风” 盛行等作风顽疾,这一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 8 项具体要求为切口,为全面从严治党锚定方向,成为重塑党风政风的关键抓手。
(二)固本强基:规定践行的三重战略价值
1.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风建设关乎人心向背。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持续向好,带动社风民风积极转变。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而言,在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规定精神,以务实作风深入基层,切实解决家长学生急难愁盼问题,有力夯实了党在教育领域的群众根基。
2.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中央八项规定以钉钉子精神纠治 “四风”。从 3 月至 5 月,我校组织 5 次专题学习,持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3.为事业发展提供作风保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党员干部的作风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促使党员教师树立正确政绩观,在 “双减” 政策落地、课后服务优化等工作中主动担当,以优良作风为九年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二、应势而新:“双新” 课改与八项规定精神的双向赋能
(一)变革启幕:“双新” 课改的时代使命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 “双新” 课改承载着更为具象的育人使命。这一改革并非简单的教学内容更新,而是立足义务教育基础性、普及性、均衡性特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细化为可操作的教育实践路径。
特别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知特点,课改强调从 “知识传授” 向 “素养培育” 的转型,通过各学科教学策略的系统性调整,实现育人方式的深层变革。这种变革既呼应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通过八项规定精神中 “求真务实、精简高效” 的作风导向,倒逼教学环节去形式化、重实质成效,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扎实基石。
(二)作风护航:八项规定对课改的实践指引
1.务实担当,积极推进课改:在“双新”课改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党员教师发扬务实担当的精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我们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就促使我们在课改实践中,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不走过场。 比如,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
2.廉洁自律,确保课改公正公平:“双新”课改涉及到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需要我们保持廉洁自律。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禁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这就要求我们在课改实践中,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确保课改的公正公平。例如,在教材征订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三)课改反哺:创新驱动下的作风升华
1.激发创新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双新”强调创新和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党员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种创新意识的激发,也有助于我们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数智化,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2.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凝聚工作合力:“双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团队合作,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这种团队合作精神的增强,也有助于我们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这在5月30日的学校研修活动中,我深有感触,我看到了老师们在“双新”改革浪潮下教师智慧的蜕变与升华,看到了二实验的团结和力量。
三、铸魂育人:师德师风与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度交融
(一)师者匠心:师德建设的核心价值
师德师风建设关乎党对学校的领导、关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教师职业的灵魂。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规矩立身:八项规定对师德的规范作用
1.坚守廉洁从教底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我们厉行勤俭节约,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这就要求我们党员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坚守廉洁从教的底线,不接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不从事有偿家教,不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等。我们要严格遵守廉洁从教的各项规定。
2.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就要求我们党员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要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而不是追求个人的名利和地位。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德润无声:师德建设对作风的强化效应
1. 增强纪律意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我们教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法律法规。这有助于我们党员教师增强纪律意识,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当我们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养成了良好的纪律习惯,就会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做违反规定的事情。例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遵守教学纪律,按时上课、下课,不迟到、不早退,这也是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体现。
2. 提升服务意识: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要义在于深化 “关爱学生、服务学生” 的理念,这与中央八项规定中 “密切联系群众” 的要求一脉相承。当教师将服务意识融入师德养成,便能精准锚定学生成长需求,以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回应期待。我校 “Light Life” 志愿服务品牌正是师德实践的鲜活样本。作为普陀区 “星星” 守护联盟成员单位,该品牌以 “我为群众办实事” 为导向,融合育人,荣获普陀区优秀案例,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而我校的生活导师团队以润物无声的陪伴与指导,诠释着 “以生为本” 的服务真谛,成为二实验校园里一道温暖的育人风景线。
四、知行合一:三维协同的教育实践路径
(一)学思践悟,筑牢思想根基
1. 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增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 学习“双新”课改理念:我们要认真学习“双新”课改的相关文件和要求,了解“双新”课改的目标和任务。 同时,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双新”课改的落地实践做好准备。
3. 学习师德师风规范:我们要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师德师风规范,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躬身示范,彰显先锋本色
1. 党员教师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党员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教师,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2. 在“双新”课改中积极探索:我们要积极参与“双新”课改的实践,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双新”课改的推广提供参考。
3.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树立榜样:我们要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树立榜样,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我们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我们要做到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制度固本,强化长效保障
1.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双新”课改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制度。例如,建立廉洁从教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师德师风考核制度等,用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
2. 加强监督检查:学校要加强对教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双新”课改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 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总结
各位党员教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 “双新” 课改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当前及今后的重要任务。需深刻领会八项规定内涵,将其与课改、师德建设有机融合,在教育教学中扎实推进。要强化学习提升认知,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为培育 “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让我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投入工作,为学校发展与教育事业进步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