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的八年级学生们迎来了“带着问题去旅行10”秋季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兵分两路,八1班与八4班上午探访了上海四行仓库,追忆中国军人的英勇事迹,感受英雄背后的故事。八2班与八3班上午前往了梦清园和长风商标海报收藏馆,在梦清园跟随苏州河的潮涨潮落中追寻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在长风商标海报收藏馆见证传统文化的守护和传承。
“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八一三淞沪抗战中的一次重要战斗,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1营的“800壮士”(其实真实抗战人数只有420余人,为了迷惑敌军,声称有800人)在谢晋元的率领下,于1937年10月26日深夜战进入四行仓库和日军激战四个昼夜,打退日军10余次,极大的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粉碎了侵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言论。
八年级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了解了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详细经过,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日军激战的地方,是英雄们坚守的阵地。那是一段血与火、生与死的较量,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缩影。
灼热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斑驳的砖墙上,仿佛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着往昔的英勇与悲壮。这座看似普通的建筑,实则承载着中国抗战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它不仅仅是一座仓库,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梦清园依偎着苏州河,分为大鱼岛、人工湿地和梦清馆三大部分。如果说苏州河是上海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那么梦清园则是一处见证苏州河奇迹的地方。
1949年后,上海工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苏州河两岸建起更多的工厂,也容纳更多的居民,但随之而来的“副产品”也是有目共睹。污水被大量直排入苏州河里,到1956年,苏州河黑臭到北新泾。1964年,黑臭延伸到闵行区的华漕。至1978年,苏州河全线黑臭。1996年、1997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对苏州河沿岸地区功能进行了规划调整,确定了苏州河沿岸产业“退二进三”的转型方向。
梦清园不仅是一个展示环保成果的地方,更是一个教育和启发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场所。通过参观梦清园,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的决心。
长风商标海报收藏馆是经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火柴盒贴画馆藏的博物馆。走进展馆,同学们的视线就被悬挂在墙上、展柜里图案各异的火柴盒贴画所占据。细细品鉴,它们有的年代久远,带着斑驳岁月的痕迹;有的则充满设计感,展现着上海城市里的坐标与故事。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或驻足欣赏,或拍照留念,或低声交流着彼此的发现。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守护和传承,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喜爱。“虽然画面很袖珍,但是透过这小小的画面我居然看到了我曾打卡过的不少景点坐标,仿佛是身历其境。”回忆起曾经的旅游经历,有的同学不禁连连点赞火柴盒贴画。
参观完场馆后,八年级的同学们下午齐聚在了长风公园。在十月温柔的好天气里,树木的调色盘被秋意打翻,绚烂多姿。长风公园内有雷锋、地下少先队、东海女民兵雕塑等多处红色打卡点。长风公园地下少先队群雕由四幅铜质浮雕组成,星星火炬组成的队徽在碑雕最高框架上,队徽为铜质。一尊今日少先队员为共产主义宣誓,吹响号角继续奋进的不锈钢雕像巍峨耸立在纪念平台上,高达4米。多年来,这组群雕一直是全市学生举行入队仪式的地点。
这组群雕,凝固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它所引出的少年志气的往事,穿越时光,重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同学们三五成群,或细细阅读群雕上的简介与续记,谈论群雕背后的故事;或围着群雕观察雕像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为语文学科研学活动中纪念碑的设计积蓄灵感。这组群雕让同学们了解了地下少先队组织及“地下少先队群雕”背后的故事,吹响了少先队员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号角,激发了同学们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秋景,还带着问题去探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在旅途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关于自然和历史的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不仅解答了这些疑问,还增强了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这次旅行不仅是一次视觉和心灵的盛宴,更是一次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