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课程类型分为三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为设计依据,课程实施框架如图2所示。
义务教育课程涵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大类,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兼顾差异。国家课程所有学生均须按规定修习,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历史(初中)、地理(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学(初中)、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科目。地方课程则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秉承立德树人理念,聚焦核心素养,服务于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目标。目前,已开设一二年级的英语课程和人工智能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并增强学生对本地文化和社会的认知与认同。校本课程由学校自行组织开发,并报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旨在发挥学校特色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以多样化的课程形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善心、会思维、明方向、做真人”的上师大附属二实验毕业生形象,以及充分尊重学生课程需求的原则,学校开发了六大校本课程群,以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教学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生活中挖掘活动主题为原则,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尤其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必需的生活理解力和创造力,并促使学科知识和观念在应用中得到升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编制依据是2017年国家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根据《指导纲要》的总体目标,以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在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分目标,学校对这些一级目标进行了校本化的分解,形成了二级子目标,并进一步将每个子目标细化为具体年级目标,如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8年级、9年级等。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表现标准进行了序列化编制。
课程内容主要包含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四大类。“考察探究”分为自我认知探究、学校与社区环境探索、自然与社会调研、野外考察体验;“社会服务”分为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健康宣传与服务、社区与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分为创意物品制作、生活妙招与创新、空间设计与规划;“职业体验和其他活动”分为 职业角色体验、生涯规划与挑战、文化科技与展示活动。为了实施这些活动内容,课程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结合各类实践教育基地、博物馆、企业、社区和家庭等资源来开展活动。
2.劳动教育
学校遵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实践”作为基本教学方式,依托劳动项目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并树立劳动精神。学校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领域组织活动,同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学生的经验积累和发展需求。劳动教育的实施主要通过劳动课、劳动周以及日常劳动三种方式进行,并与家庭、社区协同配合共同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结构如图3所示。
劳动课主要分为公共项目和特色项目两大类。公共项目每学期设定12课时,包含3个项目,主要内容是执行地方教育部门规定的教学大纲。特色项目则由学校自主设计,每学期实施1个项目(6课时),注重整合实施,以展现学校特色。具体安排如下表所示。
劳动周的设计全面依托了学校丰富的绿植资源,依据各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统一规划,与年级特色活动、劳动特色项目紧密结合,在学期内集中安排进行。劳动空间的设计不仅局限于课外校内,还积极拓展到校外场所。学校积极与家庭和社区合作,共同构建一体化的劳动教育环境,使家庭劳动教育与学校劳动课程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在这样的劳动教育安排下,学生们不仅能在校园内亲身体验绿植的养护过程,还能在家庭和社区中实践所学的劳动技能,形成全方位的劳动素养锻炼和提升。
3.校本课程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明确提出,校本课程开发应坚守实践导向,倡导采用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方法,旨在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选择、便捷的实践体验机会以及开放的应用探索平台。学校遵循“整体设计,协同育人;因地制宜,体现特色;以管促建,提升质量”的基本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强化课程的选择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依据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和学校毕业生形象,系统开发了六大校本课程群(见图4)。
这六大课程群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上师大附属二实验全面、系统的育人目标。“筑梦、扬帆、启航”学段衔接课程群,助力学生顺利过渡幼小、小初、初高学段,实现无缝衔接;“雅韵真如”在地教育课程群,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多元探秘”科学思维课程群,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健康领航”社会成长课程群,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与社交技巧的培养,助力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个体;“预见未来”数字智能课程群,紧跟时代步伐,增强学生的数字技能和素养,为他们未来的数字化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智优笃行”优势识别课程群,则致力于发掘学生潜能,引导他们明确人生方向,实现个性化成长。这六大校本课程群相互交织、相辅相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