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后服务的开展
上师大附属二实验课后服务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5-04-07 05:03:12   发布人:   点击率:

 

根据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的工作要求,为放学后自愿留校的学生提供免费课后服务。在解决家长实际困难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安排,学校特制定以下的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安全第一,教育为先”的思想,将课后服务纳入五育融合体系,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加强课后服务工作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推动落实“双减”政策。

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与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学校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二、工作原则

1愿服务原则

本项工作作为为家长和学生提供的一项志愿服务,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看护、课程学习费用。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进授新课。

2.应收尽收原则

本项工作面向所有有课后看护需求的学生,学校根据家长的需求接收家长的申请要求,对学生进行统一的看护安排。尊重学生及其家庭的意愿,不强制学生留校或不留校,愿留尽留。

3.动态调整原则

本项工作以家长的意愿需求为主要考量因素。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及时与家长沟通,听取意见建议,作出合理调整,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4.多方共建原则

学校在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的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社区教育资源、社会公益力量等资源,建立健全校外力量引入和管理机制。

三、组织分工

(一)领导小组

组  长:方蕾(党支部书记、校长)

成  员:袁建周(副校长)、陶礼华(副校长)、吴悦(挂职副校长)、陈莹(课程部主任)、张春梅(中学高年级部部长)、章衎(小学部部长)、许莹莉(中学段家委会代表)、姜杉(小学段校家委会代表)

(二)工作小组

小学部:

组    长:陶礼华(副校长:全面组织协调管理)

主要成员:

章  衎(年级部长:服务工作过程实施管理)

陈  莹(课程部主任:课程实施管理与指导)

黄孝刚(总务处主任:场地与物资保障管理)

顾薇嫣(年级部长:协助做好服务工作过程实施管理)

韩旻莹(小学家长代表:做好家校沟通)

万  皓(小学家长代表:做好家校沟通)

中学部:

组    长:袁建周(副校长:全面组织协调管理)

主要成员:

张春梅(年级部长:九年级服务工作过程实施管理)

刘  姣(校办副主任:八年级服务工作过程实施管理)

吴文珏(校办主任:七年级服务工作过程实施管理)

焦  南(学生发展部部长:六年级服务工作过程实施管理)

陈  莹(课程部主任:课程实施管理与指导)

朱  丽(总务处主任:场地与物资保障管理)

聂晓燕、杨凯、许建涛、汪丹丹(年级组长:协助做好服务工作过程管理)

张效莹(家长代表:做好家校沟通)

安  静(家长代表:做好家校沟通)

四、工作重点

1.及时全面开展征询工作

在学期初及学期中,及时开展面向家长和学生的意愿征询工作,及时向家长发布课后服务的内容、时段等信息,组织学生和家长完成参与课后服务的意愿选择确认。学期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参与感受,同时做到随时愿留尽留,解决学生和家长因特殊情况临时提出申请的难题。

2.妥善推进各项服务内容

根据学生年段特点,合理安排各类丰富多彩的室内外学习活动,建立包含时间、内容、场地、人员等要素的课后服务“排片管理表”。落实过程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与活动。

3.关注评价动态调整优化

对照“五项管理”、“双减”等工作要求,科学指导教师在作业设计、评价等方面开展有效的探索和研究,不断减负增效;在课程内容选择、学习方式上积极探索改进,以期不断贴合学生学习需求,优化学习过程。

五、服务时段及内容安排

小学:周一到周五 

15:30—17:30 (本时段主要为学科自习和课程体验)

      17:30—18:00 (对个别有困难的家长提供延时爱心看护)

中学:六、七年级周一到周五

15:30—17:30 (本时段主要为培优拓展、补缺补差和自习作业)

      八、九年级周一到周五

      15:30—17:30 (本时段主要为培优拓展、补缺补差和自习作业)

六、内容安排及工作要求

(一)内容安排

本方案中的内容安排均以全体学生全部参与的人数要求进行设置,学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根据阶段结合动态调整原则。

1.小学部安排

⑴小学部学科作业自习与主题学习(15:30——16:30)

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相对集中的组织管理,由各学科老师根据点位需求进班指导管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或进行相关主题学习内容的学习。(具体安排见附件1)

⑵小学部培优辅导及课程学习(16:30——17:30)

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相对集中的组织管理,主要由学科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相关培优和辅导,部分年级根据课程学习的要求组织课程专题学习。

⑶小学生爱心看护(17:30——18:00)

    针对17:30不能到校接孩子的家庭,进行延时服务,主要以看护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安排内容。

2.中学部安排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相对集中的组织管理,主要由学科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相关培优和辅导,部分学生根据团队学习要求组织课程专题学习。同时,为同学们开设可供选择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工作要求

1.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安排不同的课程体验学习内容。

2.小学根据不同服务内容安排不同上课地点,让学生每学期都有机会参与课程体验学习的机会。

3.小学各科目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以体验、实践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内容,组织学生在活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不同课程学习内容。

4.初中各科目体现培优拓展、补缺补漏和作业指导、运动健身、艺术社团等服务。

七、阶段推进工作重点

阶段一:(准备周)

校长室协同课程部、年级部排摸校内人员及课程实施资源,制定本次专项工作实施计划。

课程部召开相关教师工作会议,沟通布置相关实施要求。

通过家长会落实各班级家校沟通,发布课后服务工作安排,征询家长需求,汇总名单。

课程组指导各课程体验负责教师,准备各项科目学习活动资料,制定计划。

阶段二:(第一周起)

年级部及课程部对实施工作进行过程性指导和管理,保持良性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

阶段三:(学期看护工作结束)

在学习过程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本学期试点实施工作,优化调整工作方案,汇总整理各项实施资源。

对本学期参与实施的相关教师、人员进行工作成效考核。

八、保障措施

(一)人员保障

1.积极调动学校教师资源,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本项学生服务工作,营造人人都是教育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2.在试点实施的基础上,按需引入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和家长资源力量,丰富志愿服务队伍的人员组成。

(二)课程资源

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学课程资源,并借助上海师范大学高校课程资源,不断开发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体验课程,持续丰富备选科目资源库。

(三)激励机制

1.以学生活动参与和体验感受为评价要求,动态调整优化课程项目和科目学习内容,引导服务志愿者提高看护辅导质量。

2.加强对教职工参与本校课后服务的考核评价,对教师参与志愿看护服务情况纳入教师学期绩效考核工作,从服务时间和服务成效等方面进行考核奖励。根据各类管理台以及教职工课后服务实际情况细化考核,完善奖励方案。

3.在安排课后服务人员的过程中,平衡好教师间工作总量,健全负担管控机制,继续推进弹性调休制度,对课后服务工作中的优秀教师给予相关评先评优的倾斜。

(四)物资保障

1.充分挖掘学校现有场地资源,充分利用,有机整合,确保有满足服务需求的各类场地。

2.进一步优化设施设备配置、使用、维护等全流程管理,为课程体验活动的实施做好各类活动材料的选购工作,配齐各类学习活动材料,确保各类课后服务设施设备可及可用,提升设施设备的利用效率。

3.为看护服务配齐相关外围保障设施设备,如对讲机等,确保看护工作顺利实施。

(五)其他

1. 健全看护管理流程中的各项岗位管理细则,落实日常检查管理工作。对进入校园从事课后服务的校外人员做好入校导引,加强与校外服务人员的双向沟通,帮助校外人员尽快熟悉学校及学生基本情况。根据具体课程教学实际为校外专业人员配备本校助教,做好课程实施保障。

2.做好疫情常态管理下的各项防控防疫工作,在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严格过程管理,确保学生在看护期间的健康和安全。

3.做好学生分段离校的安全管理。根据学生选择的弹性离校时间,加强校园内及校门口安保人员配备,及时调整校园出入口和校园通道的灯光、视频监控等设备维护和建设,确保完好有效,保障学生离校安全。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

2023年2月修订


附件1:          

 

“课后服务”家长意愿征询单

 

        同学家长:

本学期的“课后服务”工作将于开学第一天(2月15日)正式开始,请根据学校年级安排,以及您的家庭具体需求对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做出选择。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

2023年2月15日

                                                                       

 

回  执

1、是否参加课后服务    □参加     □暂不参加

2、每周参加的具体天数

□周一至周五

□特殊需求:                

3、离校时段选择

小学分时段离校: □16:30   □17:30 (小学家长请选择)□18:00

中学分时段离校: 六七年级17:40、八九年级18:00

 

*关于课后服务,若有特殊需求可与班主任沟通。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附件2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障“课后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保障全校师生的人身平安,特制订以下制度。

1. 老师在开展活动前,必须对学生进行考勤,了解学生出勤情况。活动结束后,老师要组织学生平安离开活动场地。关闭全部用电设备、关好门窗后才能离开。

2. 老师应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通讯联系方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原则上要由家长负责接送。

3. 未经学校同意,不得擅自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组织集体活动实行报批制度,并实行平安责任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 老师要严格执行课后服务的作息时间,不得擅自更改活动时间。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时间的,应与年级负责联系,经同意后才能进行调整。

5. 老师有义务负责班级的安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发现有学生患病,早了解、早报告、早治疗。

6. 为了保障同学平安,学校组织安保人员巡查执勤,管理校门口师生的进出,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校区,保证课后服务安全无事故。

7. 学校每日安排校内执勤,负责常规管理,与教师和安保一起处理突发事件。

8. 全体教职工有义务第一时间报告发现的隐患和事故,并进行恰当的处理。

9. 对于课后看护的点心时间,学校不提供统一餐食。但要求家长为孩子准备含正规包装、在保质期内的饼干类点心。杜绝三无产品进校,保障学生饮食安全。

10. 学生在用点心期间,教室内要求老师看护,提醒其先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吃干点心时要注意喝水,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附件3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课后服务考核与激励机制

   

为保障“课后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激发课后服务教师的积极性,特制订以下考核与激励机制。

1.学校将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工作量纳入考核,明确将教师的课后服务完成情况与服务奖励机制进行挂钩,参与课后服务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2.将教师课后服务活动情况纳入师德考核,教师的课后服务完成质量与考核项挂钩。

3.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在课后服务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表彰,以此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后服务实效。

4.教师在课后服务期间遵守不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授新课或将课程计划内的课程转移到课后服务时段,能主动为学生辅导、查缺补漏,提高学习素养的,学校会将其的表现纳入学校“师表奖”评先考察。

 

 

 

 

 

 

 

 

 

 

 

 

 

 

 

附件4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

课后服务人员管理制度与保障机制

为保障“课后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对相关课后服务岗位人员制订以下工作细则。

校内课后服务老师

1.  按学校要求按时保质完成当天课后服务工作。

2.  按照规定时间组织服务工作,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提前下课,因故不能按时到岗的要及时请假。

3.  做好学生的考勤和交接工作,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监管学生安全,及时处理学生突发事件。

4.  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及时上报学校,由学校协调解决。

5.  加强服务意识,督促学生认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和回家作业。

6.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动辅导帮助。

7.  课后服务期间不无故离开班级,不使用电子产品,不做与课后服务无关的事情。

外请课后服务教师

1.  外请教师要有相关的专业资质。

2.  对外请教师管理参照“校内监管老师”的工作细则。

3.  做好课后服务教学准备,满足学生对课后职业体验、体育活动选修的需求。

4.  与班级老师保持沟通,遇到突发事件及时联系相关教师。

5.  遵守师德规范,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不体罚侮辱学生。

管理人员

1.  协助课后服务总负责做好课后服务的全面工作,指挥协调各部门共同为课后服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2.  做好日常课后服务管理,注意课堂巡查,及时反馈遇到的问题。

3.  及时处理课后服务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安全事件发生。

4.  经常性地随堂听课,指导课后服务的有效开展。

 

附件6  课后服务拍片表(另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