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分为三个时段:
15:40—16:20为集中服务时段,可以在教室做作业、自行预习或复习功课,由学科教师轮流负责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或组织学生自习,尽量让学生难题不带回家,尽可能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减轻回家后的课业负担;
16:20—16:40为点心时段,初中部以年级为单位在操场跑步锻炼、放松身心;
第三时段从16:40—17:30(小学部)/17:40(六、七年级)/18:00(八、九年级),学生进行选择性课程学习,以艺术与体育课程为主,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继续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查缺补漏工作,质优生可选择学科拓展类课程。
本学期,学校共开设除作业辅导外的各类课程共20多门,涉及网球、舞蹈、朗诵、手工、围棋、武术、民乐、合唱、阅读、提优、学困生辅导等。
学校在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原则
1、应留尽留,满足需求
小学部9、10月参与率97%,11月参与率也在90%,初中部参与率接近100%
2、 挖掘资源,全员参与
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比例超过教师总数的90%, “跨界教师”应运而生
3、整体布局,保障实施
室内体育馆的一馆多课、书法教室“灵幻变身”
4、科学管理,提高成效
5、贴心关爱,劳逸结合
安排初中生20分钟户外运动
提供教师爱心晚餐
教师每月调休制度
6、倾听沟通,常态调整
开学至今的两次问卷结果显示:80.3%的小学生全部或大部分作业能在学校完成;67.49%的学生睡眠时间明显增加;“亲子阅读”、“体育运动”、“家务劳动”成为课余位居前三列的活动。69%的初中学生认为在课后服务时间得到了老师的有效指导,降低了作业的难度;84.5%的学生回家作业时间控制在90分钟以内;86%的学生认为已经不再把难题带回家。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的总体满意率超过95%。